8月3日,人民日报客户端刊发了《太重获山西省2022年驻村帮扶工作考核最高等次评价》文章,深入报道太重集团勇挑扶贫重担,履行国企责任,扎实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在2022年驻村帮扶工作考核评价中获评“优秀”等次。
近日,山西省干部驻村工作领导小组通报了2022年驻村帮扶工作考核评价结果,太重集团被综合评定为“优秀”等次,驻村帮扶工作评价又上新高度,充分展现了太重贯彻落实党中央、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的决心与恒心,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责任担当,勇挑扶贫重担,履行国企责任,践行国企担当,扎实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驻村帮扶考核工作采取年终考核与平时情况相结合、牵头单位考核与市县评价相结合、被考核单位总结工作与省干部驻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实地暗访抽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了综合评价和打分,形成最终考核评价结果。
近年来,太重集团在省委、省政府和省国资委的坚强领导下,持续加大帮扶力度,开展了一系列帮扶活动。集团公司领导带头作表率,多次到帮扶村一线走访帮扶、现场办公,解决实际问题。2022年,集团公司围绕投入帮扶资金、推动产业振兴、技能培训就业帮扶、帮扶助销农产品、以买代捐消费帮扶、教育帮扶等制定了驻村帮扶工作计划,投入帮扶资金,提升帮扶成效。捐建整修西沿口村南灌溉渠,解决了西沿口村土地灌溉的瓶颈难题;为抗击疫情,向繁峙县砂河镇捐赠防疫物资和生活物资,31名驻村干部全部驻岗坚守一线。此外,太重投入资金助力帮扶乡村,实现了产业蓬勃发展,构建了驻村帮扶新思路,直接购买、帮扶销售“砂河小杂粮”等农特产品,推动砂河镇农特产品消费,实现农民收入稳步增加,乡村振兴迈出坚实步伐。
太重集团压实帮扶责任,通过强化常态化动态监测和优化帮扶力量,建立入户数据库,精准及时帮扶,为帮扶村构建了“网络化、信息化、数据化”管理平台,迈开了乡村数字化管理的步伐。2022年全年共举办了八期技能培训班,受教育人数302人,通过推进人人持证工作,拓宽村民的就业渠道,增强村民创业致富本领,带动2453名脱贫群众外出就业,以实际行动彰显国企担当。集团公司将珍惜荣誉、再接再厉,持续加大帮扶投入和支持力度,扛起国企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以更高标准、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为建设和谐社会、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聚智添力。
7月31日,山西日报刊发《太重“铁皮宝宝”的超能力》文章,从技术革新、改革成效、奖励激励等方面深入报道了太重集团齿传分公司小改造产生大能量的事迹,在全公司树立了创新创效的标杆,点燃了全体干部职工勇于创新、争先竞进,在平凡岗位创造不凡的决心和热情。
在太重集团新能源产业园区齿传分公司,通过给每一个渗碳炉外的火焰加上一个“铁皮罩子”,一年就能节约成本57万元。更重要的是,车间生产更安全,也更环保了。因为这一创新举措,热处理余热回收项目团队喜获公司奖励6万元。
这种“铁皮罩子”被职工们亲切地称作“铁皮宝宝”。它拥有超能力,不仅耐火烧,而且还能省钱。看似普通的铁皮,实际藏着“黑科技”。
7月25日,齿传分公司生产车间,机器轰鸣、行车穿梭,为用户生产制造的齿轮银光闪闪、光洁鲜亮,5个或10个为一组,层层叠叠、码放齐整,分批分次进入井式渗碳炉炉膛内进行热处理。这个过程,是为了给齿轮表面加入碳元素,让齿轮表面更坚硬、韧性更好。
有元素进去,就会有元素释出。在渗碳的过程中,甲醇与天然气进入炉内,在高温作用下发生一系列化学反应,会产生一氧化碳、氢气等残余气体。而余气处理的办法就是燃烧,生成二氧化碳,这是最直接、最便捷的处理方式。设备、产品、人、明火共存一个车间,此种现象在国内同行业十分普遍。
创新,就是要打破常规!“公司不断深化改革,针对科技创新等相关活动,制定了专项奖励政策,进一步激发了职工在改革创新、降本增效上的热情,参与生产和管理的积极性更高了!”齿传分公司综合党群室内设机构负责人杨宇涛说。
经过多次交流讨论,以魏锋为负责人的热处理工部项目组,在制定火焰处理方案时碰撞出“火花”:通过给每一处火焰安装一个“铁皮罩子”,把火焰罩在里面,不仅避免了车间明火问题,消除了安全隐患,改善了作业环境,而且还能把燃烧的热量进行收集利用,从而降低了采暖和用电费用。
然而,事非经过不知难。经过前期调研,项目组发现没有一家同行企业有井式渗碳炉余热回收方面的成熟经验,偶有几家小企业也因为安装困难半途而废。没有先例参考,没有经验借鉴,魏锋带领团队拿着前期精心测算的数据,反而更加信心满满、斗志昂扬,“做成了就是第一!”他们坚信,实现火焰热量收集不仅行得通,而且充足的热量能够将水加热,在冬季采暖等方面大有可为。
事实上,这个“铁皮宝宝”之所以能耐得住烈焰烘烤,是因为里面安装了耐热钢材料,这种材料能够经受住800℃高温的考验,成为名副其实的“金钟罩”。此外,“铁皮宝宝”还能上演冷水变热水的戏码,通过内部冷热交换机的运行,实现冷热快速置换。
超能力的实现,不只是因为安装了耐热钢材料。安在什么位置,如何安装,怎么才能受热更均匀……这一系列的基础问题,经项目团队反复商讨,一次次修改、推翻又从头再来。几个月来,项目组成员东奔西走,和设计人员边沟通、边设计、边整改、边实施。根据生产实际情况,最终制定了一套详尽的安装方案。经过3个月的实际运行检验,这项技术改革最终取得成功,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
小创新凝聚大智慧,小举措也可以发挥大能量。一团火焰带给企业职工思考,也正是这样的改革创新助推企业快速发展。“敢想敢干、坚持到底,创新并不难!”谈到完成整个项目的感受时,魏锋脱口而出。
7月26日,山西经济日报头版【特色谋发展 集聚镇能量】专栏刊发《龙头带动集群发展 数智赋能产业升级——晋中榆次纺机液压专业镇建设纪实》文章,深入报道了太重榆液加快实施数字化转型,通过平台赋能、智能化改造等举措,全力推动产业提档升级,向智能高端迈进。
北榆次、南邵阳,晋中榆次纺机液压的名声响当当。
榆次是中国纺机液压产业重要生产基地。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太重集团榆次液压工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太重榆液”)和经纬智能纺织机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经纬纺机”)两大企业已孕育出206家纺机、液压生产制造和配套企业。其中,主导产业企业89户,配套企业117户,重点(规上)企业41户。2022年纺机液压产业总产值达55.37亿元,从业人员规模达8841人,产品遍布全国,并出口到亚洲、美洲、欧洲、非洲的50多个国家和地区。
如今,榆次纺机液压专业镇加快实施数字化转型,通过平台赋能、智能化改造等举措,全力推动产业提档升级,向智能高端迈进……
7月10日,在太重榆液生产车间,一排排数控机床高速运转,不远处整齐码放着液压阀、齿轮泵等液压成品。
太重榆液前身为榆次液压件厂,是20世纪60年代国内第一家生产液压元件的大型国有企业,是我国液压工业的发祥地和“摇篮”。
与太重榆液一样,经纬纺机是全球唯一能够提供棉纺全流程成套纺纱设备的供应商。榆次纺织机械工业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目前已成为国内最大的纺机整机及配件生产基地,其生产的棉纺纱锭占全国1.3亿锭棉纺纱锭总量的1/2、全球棉纺纱锭总量的1/4。
2008年,晋中市榆次区被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和中国纺织机械器材工业协会联合授予“中国纺织机械名城”称号。2013年,榆液液压产业集群先后被国家科技部火炬中心列为创新型液压产业集群培育基地,被中国液压气动密封件工业协会列为全国液压产业集群示范基地。榆次已成为中国纺机液压产业领域建厂最早、产品种类齐全、技术装备先进、经营规模最大、销售网络畅通、品牌效应最好的生产基地。
在经纬纺机500余平方米的无尘车间里,全国首条无人操作锭子自动装配线繁忙而有序运行着,整条生产线所有工序全部实现数字化操作。
经纬纺机作为行业龙头企业,是国家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企业技术中心也是国家级技术中心。公司生产的细纱机、精梳机和专件产品铝套管锭子、精品罗拉等均达到国内领先、国际一流水平。
作为全国液压行业的发祥地,很多“榆液”标准成为国家标准,并载入全国高校教材。
榆次是国内主要的液压元件生产基地,主要生产液压元件、液压系统及装置、液压铸件等三大类产品,广泛应用于装备制造业各个领域,先后为“863”项目、三峡工程、南水北调、卫星发射等国家重点项目提供配套产品。
太重榆液副总经理胡文杰告诉记者:“作为国家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山西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太重榆液拥有国家企业技术中心,设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在高端液压产品设计、机电液一体化控制等技术领域名列前茅。”
在太重榆液的产业引领和辐射带动下,其周边的民营中、小型液压企业迅速发展,总数达到200多家。其中不乏山西海洋液压、山西方盛液压等颇具影响力的行业“小巨人”。这些企业在我省中部先进制造业集群中举足轻重。
科技创新始终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在太重榆液铸造分厂清理工部现场,智能打磨机器人正灵活地舞动着“手臂”进行精密操作。与传统工艺相比,这条生产线运转高效、井然有序,提升了单品铸件打磨效率,提高了铸件的产品质量。
太重榆液建厂以来,依托产品、技术和品牌优势,向高端化、成套化、智慧化、国际化发展,始终坚持走产、学、研、用相结合的产品创新途径,聘请国内多家知名院校教授成立专家委员会,长期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持续提升设备自动化水平和智能化改造。与太原理工大学联合成立了博士后工作站,在新产品研发及核心技术攻关方面取得一系列重大进展和突破,在加快推进数智化转型升级上实现“弯道超车”。
在经纬智能纺织机械有限公司,记者看到一组客户反馈的JWF1286型全自动精梳机现场运行的视频:偌大的纺织车间里,机器飞快运转着,机器人及传输带在其间运输着生产材料,纺丝在设备间密集而高速地穿梭,工人驾驶着电动车巡视于纺织设备之间,娴熟地进行操作。这套设备以高效、低耗、安全赢得了用户的青睐。
作为国内第一、全球前三的纺机品牌,经纬纺机的自动退管、自动换卷、自动接头、棉卷自动运输等多项核心技术均属于国内首创,填补了国产精梳机无人值守智能化生产的空白,为纺织产业由“制造”向“智造”转型升级迈出了关键一步。2022年,经纬纺机被评为国家级企业技术标杆企业和省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公司建设的“山西省高端纺织机械创新中心”被列为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试点培育)。
“我们将着力于产业升级,打通上下游产业链条,扶持‘链主’和‘链核’企业,注重上下游产业链的同步培育,以产业链延伸带动‘专业镇’主导产业做大做强。同时,将用足用好省、市专项资金政策,聚焦新产品研发、新市场拓展,大力开展品牌提升行动,做精做优拳头产品……”晋中市副市长张鹏告诉记者。
8月1日,太原日报刊发《太重油膜物料有了“智慧身份证”》文章,通过太重油膜智能系统的成功运用,实现了物料管理全流程的系统化和信息化设计,充分展现了太重在智能制造中的优势与实力,为建设具有国际一流竞争力的现代智能装备制造企业打下坚实基础。
7月31日,太重油膜分公司加工工部综合业务主办项丹扫描一件油膜轴承锥套锻件的二维码,油膜车间的监控大屏上,MOM(制造运营管理)生产信息模块界面瞬间显现。“这个界面会把锥套锻件目前的加工状态、图号、工作指令等信息都显示在大屏上,二维码相当于它的‘身份证’,锥套每个阶段的实际状态可全程追溯,一目了然。”
全程追溯,实时管理,是物料“身份证”的突出特点。油膜分公司结合生产需求和特点,搭建物料编码架构体系,形成了多部门线上互通的信息化管理体系。
压实责任,形成质量追溯,是物料“身份证”提升产品质量的手段。在编码系统里,通过“身份证”可追踪其原始状态、生产过程、使用情况及其相关负责人。
该系统还可设置相关有效范围值,通过警示提醒,有效识别风险,快速调整工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