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山西日报》对太重轨道交通公司设备能源室技术主办宋志伟带领创新团队,在太重高质量高速度发展进程中,以永不懈怠的奋进姿态做出突出贡献的生动事迹进行了聚焦报道。
宋志伟(右一)和团队成员在调整设备参数
作为太重集团大力实施科技创新和人才强企战略的突出代表,近期以来,宋志伟的事迹受到了新华社、山西国资委官微、山西省综改示范区官微、山西共青团官微、《山西青年报》《山西市场导报》《太原日报》《企业家日报》《科学导报》、新浪、搜狐、网易等多家媒体的持续关注。
深化改革以来,太重集团持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搭设成长成才“大舞台”,不断完善“精英管理、科技创新、能工巧匠”为核心的三支队伍,加速关键核心技术成果产出,全力支撑公司高质量高速度发展。以下对全文进行转载。
机声轰鸣,订单饱满,2月13日,太原重工轨道交通设备有限公司高速车轮生产线上,处处涌动着只争朝夕、全力冲刺“开门红”的热潮。从钢锭到钢坯、车轮,一片片光洁明亮的动车车轮刚下生产线,便被机械手无缝衔接夹取,运转到热处理区,等待退火炉、淬火炉、回火炉的最后淬炼。
太重轨道公司高速车轮生产线是世界上最先进车轮的生产线,车轮热处理工序是生产的最后一道关口,也是决定车轮性能质量的最关键环节。设备能源室技术主办宋志伟一入职就在热处理区域负责设备安装调试,至今已有十余年。十年钻研苦修,他从一名技术“小白”成长为轨道交通行业智能制造工程应用的设备首席专家,先后解决了生产线运行过程中无数难点,完成了多个创新攻关项目,为公司降本增效发挥了重要作用。
作为一名技术人员,34岁的宋志伟勇于革新、勇闯“无人区”,不断寻求突破,通过改变设备的技术参数和结构性能,让生产再提速、成本再下降、效能再提升。经分析计算,高速车轮生产线上的淬火炉和回火炉结构存在差异,生产节奏不相匹配,成本损耗巨大。为此,宋志伟大胆提出改进回火炉布料方式的想法,并尝试通过改写原系统的控制程序,提高回火炉温度。
这项改进程序,需要研究几百个控制程序块、上千页电气图,且过程中关键工艺参数属于技术秘密被统统隐去,改造难度之大不亚于信息重建。宋志伟与团队成员全年无休,反复进行改造方案的可行性论证、设备的试验模拟与工艺验证,并根据实验结果不断进行参数的修改与优化。经过一年多艰苦奋战,当高速车轮性能解剖报告结果最终显示各项指标完全符合工艺要求时,全体团队成员沸腾了。一片欢呼声中,大家兴奋地将宋志伟托举起来。
回火炉改造成功后,车轮入炉的等待时间从2小时缩短至半小时,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同时实现了回火炉“一用一备”,生产能耗大幅下降,经济效益显著提高。
技术创新永无止境。在为公司节约生产成本的同时,宋志伟也解决了生产线运行过程中多个难点。动车车轮淬火是车轮热处理工艺的关键过程,而车轮淬火参数直接影响车轮产品的性能质量。随着车轮批量化生产,对生产质量和生产效率都有着更高要求,一直以来采用的行业通用闭环控制算法远不能满足生产需要。
“这种算法稳定性不高,稍有偏差就会导致车轮性能不合格。”宋志伟认为,改善车轮产品质量,提高算法的精确性是关键。面对梳理出的十几个难以突破的技术瓶颈,他通宵达旦翻阅资料,数百次反复测试,硬是一点点啃下了这块硬骨头,在智能控制算法上实现了创新性突破,极大提升了动车车轮批量生产的稳定性。
凭着过硬的技术本领,宋志伟在国内该领域崭露头角,获得了全国技术能手、“三晋英才”拔尖骨干英才、三晋技术能手等多项荣誉称号,在第21届全国青年岗位能手评选中,成为全省唯一获评“全国青年岗位能手标兵”称号的青年人才。
继公司高速车轮生产线热处理工序优化改造后,车轮一厂智能化升级改造项目于2021年启动建设。有着十多年项目改造经验的宋志伟,义不容辞地参与到全线自动化方案设计工作中。他翻遍了技术改造的相关资料,梳理出技术难点,经过数十轮技术方案交流和研讨,最终制定了详细的自动化系统方案,助力中国制造的轨道交通智能化水平再上新的台阶。
为带动更多技能人才走技能成才、产业报国之路,太重集团成立了宋志伟技能大师工作室。工作室成立以来,他带领团队成员协同完成多项攻关项目,累计节约和创造价值千万余元。凭借强大的科研攻关水平和创新开发能力,去年年底,该工作室被评为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作为青年技术人员,我要争当产业创新的开路先锋,立足车轮智能制造生产线,持续提升轮轴生产线的智能化水平,与团队一道为太重轨道交通产品走向世界拼搏奋斗,朝着建设国际一流竞争力的现代智能装备制造企业加速迈进!”宋志伟话语铿锵、踌躇满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