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6日,山西广播电视台重点题材节目中心《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透视》栏目全面报道了太重集团在焊接机器人、国家重点实验室、“一键炼焦”、“512”人才工程等重点项目取得的显著成绩。
5月25日,山西日报《沿着总书记的足迹 在高质量转型发展上迈出更大步伐》专栏中以《抢占行业制高点》为题,对太重集团轨道公司的改革实践进行报道,展现了太重集团不忘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在高质量发展上不断取得的新突破。
火热的季节激发火热的干劲。“五一”前夕,在中华全国总工会表彰大会上,太原重工轨道交通设备有限公司车轮一厂锻热工部荣获“全国工人先锋号”称号。这是一份荣誉,更是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充分肯定。
5月21日,记者走进轨道公司车轮一厂,现场机器轰鸣,锯切、加热、预成型、成型、轧制、压弯,一片片车轮快速高效产出,处处彰显着智能化生产线的生产活力。
轨道公司车轮一厂智能化升级改造项目,是太重集团智能高端装备产业园区建设过程中率先启动的重点项目,也是企业践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轨道公司考察时勉励企业要“在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上创出更大的天地”。
深情嘱托,不竭动力。“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激励我们紧抓时代机遇,在国产化、智能化领域奋发有为,努力抢占装备制造行业制高点。”轨道公司车轮一厂智能化升级改造项目组副组长邢宇峰说。
项目改造过程中,锻热工部冲锋在前,从重点工作、关键环节上寻求突破,对车轮制造的核心设备七辊车轮卧式轧机和10MN压机进行国产化升级改造,彻底打破了国外垄断,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夯实了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技术基础。
2021年,车轮一厂项目组仅用一年时间,便独立完成了整个生产线的升级改造,首开自行设计、搬迁、安装、调试的先河,实现了当年立项、当年实施、当年试运行的创举,并于今年初成功生产出首片热轧车轮。目前,该生产线已开始批量生产,争分夺秒、全力以赴达产达效。
5月27日,《太原日报》重要版面刊发文章《“四天三船”见证太重速度》,全方位展现“太重速度”。
津城五月,艳阳高照、夏意渐浓。隶属于太重(天津)滨海重型机械有限公司的太重码头上,吊装发运作业也如火热的季节般,如火如荼地进行着。4天里,太重码头连续发运3条重大件设备船,完成了装货2000吨、1万立方米的重大件设备的作业任务,展示了高效的“太重速度”。太重码头重装泊位长度170米,配置2台双小车桥式起重机,具有稳定性强、装卸效率高、起重量大的优势,是华北地区起重量最大的重装码头。4天前,太重滨海海工装备分厂制造的苯一塔、 苯二塔、 醇三塔的吊装发运工作紧锣密鼓地进行着。这批设备是塔器设备,其中“老大”苯一塔外形长68.3米、宽6.4米、直径7.3米,重310吨,其余2件也是长50多米,重量200吨以上的大型塔器。为了保交货期,太重滨海公司制造部统筹协调,港务中心超前服务,与海工装备分厂反复研究设备参数、堆场承载力、转运路线、吊装等方案,力求最安全最稳妥最经济地把3件巨无霸发货。货轮靠港后,港务中心牵头组织作业方、代理公司、绑扎人员召开了“船前会”,结合本次发运超长货物的结构特点,制定了严格的大件吊装工艺方案,并按要求进行吊装审批和安全培训,确保作业过程安全高效。在大型塔器转运期间,港务中心灵活调配岸线资源,又承接了另一艘大型货轮的进港作业任务。该船装载的货物是压缩机撬块,单件重103吨,为保障产品及时发运,港务中心高效组织,仅耗时3小时就完成了作业任务。紧随其后的第三艘船舶也进港了,共需装卸5台变压器设备,单件就重达195吨。时间紧、任务重,港务中心各岗位职工通力协作、周密组织,一线职工人歇装运不歇,几班倒在码头上不分昼夜地作业,终于在4天里完成了3艘重大件设备船的装运任务,为太重(天津)滨海重型机械有限公司的重大型产品发运保驾护航。